搜索
将乐好玩 首页 镛城故事 民俗风情 查看内容

温坊三月三

2020-4-4 15:15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890| 评论: 0

摘要: 南口乡温坊村客家人农历三月初三有过节的习俗。提起这一习俗的由来,还得从宋朝将乐籍武状元汤鸴说起。南宋绍兴二十一年(1151年),将乐县永康团安坊堡(今南口乡温坊村)的汤鸴参加全国武考。他骑马射箭...



南口乡温坊村客家人农历三月初三有过节的习俗。提起这一习俗的由来,还得从宋朝将乐籍武状元汤说起。

南宋绍兴二十一年(1151年),将乐县永康团安坊堡(今南口乡温坊村)的汤参加全国武考。他骑马射箭,百步穿杨;校场比武,连连得胜;武略策对,对答如流。就这样,汤从三千武举中脱颖而出,一举摘取武状元挂冠。

绍兴二十四年(1154年),汤受任琼州路南安军一职,率军征剿琼州路南安郡南洞王利学的叛军。汤与叛首利学首战数十回合,不能取胜,只好收兵回营。途中,汤见路边有座真武庙,就下马跪拜。他焚香祈祷道:“天地圣明,日月有光。恳请真武帝神率天兵天将助我,灭逆贼,免除琼州生灵遭涂炭之苦。若助我凯旋,末将定在家乡为你修建庙宇,与末将宗族祠堂并座,共享香火。同时,把这里的习俗传回家乡,每年三月初三同祭贵神与汤氏祖宗。”第二天,汤率军再战叛军。他与利学战了十几回合,仍不分上下。这时,汤鸴的一名副将大喊一声“我来也”,飞马前去助战。乘利学分神的一刹那,飞枪刺去,一枪刺中叛首咽喉,利学落马而亡。顿时,叛军大乱,官兵乘势奋力追杀,一举收复南安郡。凯旋后,汤认为这是真武大帝助他的结果。他领着官军将士,又到昨天去过的真武庙,焚香叩拜,感谢真武帝的恩德。班师回朝后,汤向高宗皇帝奏明自己对真武大帝许下的诺言。高宗准奏。

当年六月,汤回到家乡。他请来家族长老,禀报皇帝准谕之事。八月,汤主持动工兴建真武庙。绍兴二十五年二月,真武庙竣工落成。此庙与汤氏祠堂并排紧连,建筑面积和结构一模一样。真武庙在右,汤氏祠堂在左。是月底,汤氏族长公召集家族男丁议事,定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汤氏家族的节日。祭祀活动分两天进行:初二祭祖扫墓,初三祭祀真武大帝。同时,决定把安坊堡的“安”字改为温州的“温”字,使汤氏子孙不忘祖宗发祥地。

三月二日,温坊汤氏家族开始过第一个三月三节。这天上午,汤和汤氏家族的其他男丁,先上山祭扫先祖汤监仓之墓,然后齐聚汤氏祠堂。在司仪的主持下,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,俗称“行堂祭”。中午,参加祭祖的男丁在祠堂吃祭饭。第二天一大早,汤氏各户忙着舂白粿,炸豆腐,杀鸡宰鸭,准备中午过节的菜肴。真武庙请来道士做法事。汤等汤氏男丁跟着族长公到庙里祭祀真武大帝,焚香叩拜。接着,举行游神活动,俗称“行香”。游毕,男丁回家过节。

不久,琼州又发生叛乱。汤奉旨率官军再次到琼州平叛。他手下一将领被叛军收买,汤遭暗害而亡,年仅三十六岁。但三月三的习俗却在他家乡流传至今,且发生很大变化。

过去,温坊村东路口建有芦葫庙。庙后门的村道两旁住着汤氏人家,庙前门外住着其他姓氏人家。由此编出两句顺口溜:“温坊有个三月三,芦葫前后不一样。庙后家家鞭炮响,庙前户户耕作忙。”这些年,芦葫庙前住的其他姓氏人家,也跟着汤氏家族过“三月三”。“三月三”真正成为全村村民的共同节日。

温坊汤氏前五代都居住本村。这一时期,过三月三节都是本村汤氏人家。此后,一部分汤氏后裔先后迁居将乐县牛岭、勘厚、乾滩、元当、渡头等村和明溪县城关、盖阳及清流、宁化等地。每逢三月三节,这些迁居地的汤氏后裔都派出代表,到温坊参加祭祖等活动,最多时达一百多人。明溪县的汤氏后裔还带着二胡、笛子、唢呐等民间乐器,奏乐助兴。解放前,温坊村穷人家多,“三月三”节过得很简朴。白粿是自家做的,鸡鸭是自己养的,猪肉是向杀猪户借来的,豆腐是拿自家的豆子到豆腐坊加工的,米酒也是自酿的。这些年不同了,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,过“三月三”的菜肴丰盛多了,一般都有八、九样菜,多的达十几样。

以前,温坊村民过“三月三”,请客很少。1995年后,三月初三到温坊做客的人渐渐多起来。他们中,不仅有亲戚朋友,还有同学、同事。有的客人还把自己的亲戚、朋友、同学、同事带去过节,一去就是一群人。客人也不是固定一家做客,而是串门好几家,因此有“三月初三去做客,走家串户广结缘”之说。这样一来,一户人家招待客人少则三五桌,花几百元钱,多则十几桌,花二三千元钱。显然,过“三月三”节已成为温坊村民的一种负担。

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果您认为本文含有侵犯了您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微信扫扫,即刻关注
返回顶部